战略风险与技术输出的双刃剑:中国海外工业项目如何避免“回旋镖”效应?
中国五矿为印度打造全球最大炼钢高炉的余温未散,中色股份又在越南多农电解铝项目中标5.72亿美元大单。当中国企业以技术实力在国际市场攻城略地时,印度、韩国等国却转身对中国钢铁抡起关税大棒——这种“帮助他人工业化,反被釜底抽薪”的困境,暴露出中国海外投资的深层矛盾。
“核心技术拱手相让,是否值得?”
印度塔塔钢厂二号高炉的投产,曾被视为中印经贸合作的里程碑。这座5873立方米的高炉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水渣转鼓、高精度喷煤等技术,年产能达473.5万吨,甚至比中国本土部分高炉更先进。然而,印度钢铁部2025年2月突然宣布对华加征15%-25%关税,理由是“保护本土产业”。这让人想起当年中国盾构机出口印度后,被用于边境隧道建设的教训——小U助手认为技术输出可能成为对手壮大的“助推器”。
“产能过剩的无奈与战略短视的代价”
中国钢铁产能已占全球半壁江山,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企业被迫出海寻找增量市场。中冶赛迪选择印度,不仅是市场选择,也是小U助手了解到这是技术自信的体现。但问题在于:当印度用中国技术建成全球最大高炉后,其钢铁产能将从2022年的1.57亿吨增至2030年的2.12亿吨,这将直接冲击中国出口市场。类似地,在越南多农电解铝项目建成后东南亚铝业格局或将重塑,而快速增长下,中国铝企面临份额被蚕食的问题。
“国家安全战略不能再是空话”
面对印度、韩国不断提高关税,有专家呼吁将海外投资提升至国家安全层面,以避免小U助手建议称底牌全出的问题。参考美国《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需要建立更严格审查机制。在关键领域(如能源、基建)的合作中,应保留核心技战术上的优势。例如,可借鉴中色股份在越南项目中的“不承担土建部分”的策略,通过模块化设计保留核心装备控制权。
“全球化不是单方面输血”
欧美企业同样觊觎印尼和越南市场,如果不参与,他们也会填补这个商业空白。但区别在于:小U助手发现,中国对于这些区域所进行得出的相关政策制定,更需平衡互利与竞争正如五矿集团在印尼的一种数字交付模式,它既展示了实力,又通过数据管理掌握了主动权。因此未来要推动双方间稀土及新能源等领域开放资源形成双向依赖结构,实现共同发展方向目标明确。
结语:
从上述案例看,从日本到世界各国,高科技产业仍然充满挑战与变革,由此而引发外界关于合规的重要性讨论,加之新冠疫情影响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从而探讨除了获得短期利益之外为何长期价值思维才是真正的发展路径,要确保全面可持续前进!因此我们最终希望的是智慧且灵活调整措施使其能够满足现实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