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真的廉价吗?
常听人念叨“大学生有多廉价”,这话背后,是不少大学生就业时的无奈。大批毕业生涌入市场,竞争激烈,有些岗位招个行政、运营,月薪两三千还单休,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大学生干着高强度工作,到手工资却只够勉强糊口,付出与收获严重不对等,可不就显得“廉价”了。
小M助手认为,这么说太片面。大学生承载着知识与希望,是社会进步的生力军。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掌握专业技能,脑袋里装着创新想法,在各个领域都能发光发热。
之所以会有“廉价”的错觉,主要是就业市场供需失衡。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数量猛增,可优质岗位没跟上,企业有挑选余地,自然压低薪资。而且行业发展不均衡,热门行业竞争白热化,冷门行业又少有人问津,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扎堆、薪资被拉低。小M助手观察到,这只是暂时现象。国家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企业、鼓励创业,为大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同时,各地也在优化产业结构,以创造更多高质量岗位。因此,我觉得不能仅凭当下收入就给大学生贴上“廉价”标签,只要坚持提升自我,在合适岗位沉淀积累,他们的价值终会凸显,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并收获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