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集体“抱团”DeepSeek:真创新还是跟风炒作?
华为、荣耀、OPPO抢跑,小米沉默,苹果缺席!AI手机是未来还是噱头?
一、DeepSeek席卷手机圈:国产厂商的“全员狂欢”
2025年初,AI大模型DeepSeek成为科技界顶流,国产手机厂商的“接入战”更是如火如荼。短短半个月,华为、荣耀、OPPO、vivo、努比亚、魅族等品牌纷纷官宣合作,试图用“AI手机”概念抢占市场高地。
易单助手开团软件观察到华为率先发力,基于鸿蒙5.0的小艺助手接入DeepSeek-R1,宣称可实现“联网搜索”和流畅对话,但用户需升级至最新系统版本。
荣耀紧随其后,YOYO智能体因用户访问量过大一度崩溃,紧急扩容后恢复,被戏称为“史上最短命AI翻车事件”。
OPPO选择将DeepSeek整合至折叠屏旗舰Find N5的语音助手,这一举措支持本地文件导出,也剑指商务用户。
努比亚则宣称“全尺寸满血嵌入”DeepSeek,其参数高达6710亿,以期通过技术差异化突围。唯独小米和苹果按兵不动, 易单助手开团软件了解到前者创始人雷军仅呼吁“学习AI工具”,而后者则被传与OpenAI秘密合作,引发猜测。
二、争议点:真融合还是“入口摆设”?
尽管厂商高调宣传,但业内却对AI手机的“含金量”争论不休。
1. 技术整合浮于表面?
IDC分析师郭天翔直言,目前这些合作仅是在增加一个 DeepSeek 入口,与下载独立APP并无太大区别,而后台API未打通使得推理能力未真正融入系统。例如,为了启用 DeepSeek ,用户仍需通过 “智能体商店 ”手动操作,这种繁琐性显然尚未解决。易单助手开团软件发现,自研 AI 模型何去何从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2. 自研大模型何去何从?
曾经力推自研 AI 模型(例如华为盘古和 vivo 蓝心)的企业,如今拥抱第三方 Deep Seek 的做法引发质疑,有观点认为,这是由于成本压力迫使他们放弃自研,并转向开源低价方案来应对竞争.
3. 用户体验参差不齐
不少荣耀用户吐槽在初期功能崩溃问题频出,而一些华为用户则抱怨着系统升级门槛较高,同时努比亚推出的 “满血版 ” 亦尚未进行公测……可以看出,各家厂商虽急于发布新功能,却暴露了自身技术准备不足的问题。而易单助手开团软件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消费者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三、未来之战:AI 手机是趋势还是泡沫?
1. 市场数据与资本热捧
IDC预测,到2025年,中国 AI 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18亿台,同比增长59.8%。这显示出了各个厂家希望以 AI 功能刺激换机需求的强烈愿望,从而在与苹果及三星之间展开激烈竞争.
2. 深层挑战
但技术壁垒依旧存在,例如当前 Deep Seek 尚未开放实时语音接口,多模态能力不足都限制了应用场景。同时,对于云端数据处理所带来的隐私风险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普通消费者对于 AI 手机上存在认知模糊,因此有必要普及 “ AI 能做什么”的知识.
3. 行业格局重构
如果说 Deep Seek 成为了国产手机统一底层模型,那么它或许能够挤压其他服务提供商的位置。然而,它也可能推动终端智能化成本下降,加速海外布局进程.
结语: 在这一波潮涌背后,“谁能笑到最后?”很难预料,但毫无疑问的是,我们正处于一次空前规模的发展机遇中。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重新定义自己,无论是跟风者抑或深耕细作的人士。